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《論語‧為政篇》
《論語.鄉黨》廄焚。子退朝,曰:「傷人乎?」不問馬。
應當說,孔子不是不重視馬,而是認為,人比馬更為重要。
(道教對《孟子》「仁民愛物」的吸取與詮釋 --- 兼論道教生態倫理與儒家的差異)
弘道2011年第四期
http://daoist.org/booksearch/BookSearch/.%5Clist012%5C49-13-101.pdf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這是說天地並沒有自己立定一個仁愛萬物的主觀的天心而生萬物。只是自然而生,自然而有,自然而歸於還滅。假如從天地的立場,視萬物與人類平等,都是自然的,偶然的,暫時存在,終歸還滅的“芻狗”而已。生而稱“有”,滅而稱“無”,平等齊觀,何嘗有分別,有偏愛呢?只是人有人心,以人心自我的私識,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,因此發出天心仁愛的讚譽。如果天地有知,豈不大笑我輩癡兒痴女的痴言癡語嗎?
明白了這個原理,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聖人,心如天地,明比日月,一切的所作所為,自視為理所當為,義所當為的事,便自然而然地做了。並不一定因為我要仁愛於世人,或我要愛護於你,才肯去做。如果聖人有此存心,即有偏私,即有自我,已非大公。